對于仇視零售業的人來說,打擊百貨公司是他們最喜愛的消遣。然而,盡管百貨公司因其陳舊的業務模式、缺乏生氣的店面和高齡化的客戶群而備受詬病,但美國百貨公司在過去兩年中東山再起,可以說一掃長期以來的頹勢。
讓我們來看看華爾街對預計下周出爐的零售商可比較銷售業績(開店至少一年的店面的銷售業績,外加電子商務)報告所做的預測:湯森路透(Thomson Reuters)的數據顯示,梅西百貨(Macy's)下周三有望公布4%的業績增長,而下周四零售公司彭尼(J.C. Penney)應該能亮出5.8%的好成績,諾德斯特龍(Nordstrom)則為3.2%。即便是長期舉步維艱的西爾斯(Sears)也有望斬獲1%的可比較銷售業績增長。(Bon Ton Stores和Dillard的第二季度比較銷售業績也有望獲得較大幅度攀升。)
對于這種很多人聲稱注定要消失的零售業態來說,以上不失為是個好消息。
當然,參照美國商務部(U.S. Department of Commerce)的數據,百貨公司總體銷售業績要遠低于2000年2,325億美元的峰值。相比之下,2012年的業績為1,797億美元,而且去年一整年的銷售業績業已出爐。(幾年前曾出現了多起大型連鎖商店破產事件,其中包括Mervyns,而這也在很大程度上說明了當時零售業的不景氣。)美國商務部發現,百貨公司2014年第二季度銷售業績同比下滑了0.5%。
但是很多供應商重新發現,梅西百貨的井噴式增長以及彭尼從去年窘境的回歸說明,幸存下來的百貨公司正變得生機盎然。
以Coach為例。這家高檔手包制造商在美國漸漸失寵于消費者,促使它今年決定關閉20%的專賣店,逆轉了近年來該公司一直大張旗鼓開新店的趨勢。Coach轉而將更為依賴梅西和諾德斯特龍這樣的百貨公司,利用它們所吸引的客流量。Coach并非只關注高端的比如梅西在曼哈頓的大型旗艦店,Coach在此的店中店由荷蘭建筑師勒姆•科爾哈斯設計),配備了Coach的銷售專員,隨著它對12個頂級北美市場翻倍下注,在市場收窄的情況下,Coach也將利用810家梅西品牌連鎖店來接觸消費者。
在最近的采訪中,Coach首席執行官維克多•路易斯對《財富》說:“美國百貨商店還是有市場的。在百貨店,消費者穿梭于不同店面時無需遠距離步行,而且對比貨品也很方便。因此,能否在百貨店中脫穎而出,熱情服務、靚麗店面都將最終成為品牌生命力的試金石。”
梅西已成為一些小品牌首選的零售商,因為這些品牌需要的是擁有龐大銷售網絡的合伙人:體育商品連鎖店Finish Line和運動隊商品銷售商Lids去年與梅西結成了合作伙伴,在數十家梅西店面開設了其小型精品店。一直以來,這類合作關系在幫助梅西招攬更多的客戶方面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梅西還曾以某種方式成功地增加了其在多家知名供應商心目中的分量,即便后者正在擴張自家門店。拉爾夫•勞倫(Ralph Lauren)品牌去年12%的銷售業績(8.75億美元)都是由梅西貢獻的,而兩年前為10%。而PVH旗下Tommy Hilfiger品牌在美國所有的批發銷售幾乎都被梅西包攬。
梅西一直尤為擅長利用實體店面來促進電子商務的銷售業績,其方式是利用實體店來在線下單。而且這家零售商還將管理權下放,以便讓區域分店在進貨時有更多的話語權。梅西還開發了專門針對千禧一代的品牌,而且也讓其大城市的店面成為了一線奢侈品牌的站點,例如路易•威登(Louis Vuitton)和D&G,從而幫助吸引更廣泛的客戶群體來店光顧。
其他業績稍遜一點的連鎖店也證明了重要性。彭尼正逐漸走出2012年的高端化路線實驗的陰影,該策略曾讓銷售業績一路狂跌。彭尼是李維斯(Levi Strauss)品牌和VF Corp旗下Lee品牌牛仔系列最為重要的銷售渠道之一。PVH的Izod也尤為倚重彭尼。(在彭尼深陷危機之時,VF、PVH和其他品牌給予了該公司極大的幫助,目的是為了保住這位重要的零售客戶。當時,彭尼的銷售業績每季度的下降幅度達到了25%)
分析人士稱,近兩年Kohl’s的所有問題都源于其店面較10年前翻了一番,而西爾斯的問題則主要歸咎其自身。
總體來說,百貨商店終于開始意識到了電子商務和店面科技的改善(梅西和彭尼是首批在店面使用信標技術的百貨公司)所能帶來的機遇。盡管他們將繼續面臨挑戰,尤其是商店客流量的長期下滑,但是有跡象表明,這些百貨公司已經重新發現了與時俱進的方法。
獨立零售分析人士瑪麗•德瑞斯科爾(Marie Driscoll)在最近為零售行業新聞通訊《The Robin Report》撰寫的一篇文章中寫道,“我們開始看到,百貨店打出了創意牌,這一點令人欣慰。形勢出現了逆轉。應該會很有看頭!”
(來源:聯商網 作者:Phil Wahb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