線上線下同頻共振 多重活動煥新銷售
4月30日至5月5日,百聯股份聯合旗下34家門店開展了百余場營銷活動,實現商品銷售同比上升11.6%,較2019年上升39.7%;客流同比上升21.9%。成員企業通過多重促消費活動助推消費升級,青浦奧萊實現銷售近1.8億元,第一八佰伴單店銷售近1.3億元,武漢奧萊同比猛增61%,第一百貨商業中心、百聯南方、中環、又一城等門店均實現了兩位數增長。運動、珠寶和女裝三大品類領跑,NIKE、Adidas、FILA、李寧、老廟、老鳳祥等近十個品牌銷售超千萬元,銷售超500萬元的“領跑”品牌達到三十多個;線上云店銷售也取得了突破5000萬、同比增長198%的優異成績。活動期間,會員新增達到去年8倍,會員消費同比增長20%。
大牌輕奢重磅首發 新品潮品煥新形象
此次五五購物節,百聯股份攜手HUGO BOSS、MaxMara、BALLY、FURLA、Michael Kors等55+品牌,帶來首店亮相、新品首發、獨家專享活動和超值優惠,新品潮品集聚, 展現魔都時尚前沿。其中首店有sakura·sou、MLB、菲絲路汀、LE IDEAL等;青浦奧萊有MaxMara旗艦店首發,新店兩層樓面空間,匯聚了MaxMara集團八大品牌;潮酷買手集合店the balancing更是吸引了不少來年輕人前來探店打卡,FENG CHEN WANG與UGG打造了全新聯名限量發售;東方商廈旗艦店推出了Catier、IWC、Jaeger-LeCoultre、ZENITH等品牌臻品巡展;百聯TX淮海|年輕力中心推出的the36和eth0s“無常/Impermanence”特展,受到了喜愛國潮品牌年輕人的青睞;HUGO BOSS、FURLA、Lancome、SKII、周生生、FILA等數十家品牌提供百聯專享折扣,讓消費者在百聯發現驚喜。
員工勞模店總齊上陣 五五直播煥新人氣
本次55大直播主要是以“直播間”作為城市窗口,把貨真價實的美好生活、把“上海購物”和“上海服務”帶給全國消費者。4月30日,在譽為“中華商業第一街”的南京路,第一百貨商業中心專門落地了一個“透明直播間”。百聯股份聯結線上百聯云店平臺,和分布在上海10大商圈的24家門店,聯手開展“五天五十五小時直播”,連續6天、每天10小時的大“聯播”,匯聚了員工網紅主播、勞模、店總,以及品牌方代表,更有穎子、李強、王蕾等SMG知名主持人加持,本次55大直播,融合了直播、專柜直播和走播逛街的不同形式,更聯合廣播電臺玩轉電波直播,精準觸達有車一族,覆蓋超千萬市民。到六月底,百聯股份共計劃舉辦200多場直播活動,覆蓋150個品牌,讓全國消費者云上體驗魔都時尚魅力。
強化管理支撐體系 數字化場景煥新生活
百聯股份深入打磨數字化能力,致力于將節日消費勢能轉變為數字化轉型動能,延展企業煥新轉型的深度和廣度,最終讓消費者樂享更佳的商品、服務和文化體驗,節前以企業微信為載體,完成了40多家門店運營人員及導購的培訓工作,24個有效社群的運營實現了社群用戶的爆發性增長;做深做廣美妝強勢品類,除了線下美妝全場八折起,還推出了i百聯專柜美妝會場下單八折,可再享滿500減25元活動,助力美妝品牌業績同比提升18.1%。門店基于多元化營銷工具開展會員活動、推行精準營銷、數字化營銷,促進了會員關鍵指標的提升。百聯股份攜手多平臺跨界合作,與支付寶合作發放紅運券,最高可達5500元,同時,率先在百聯曲陽購物中心的50家商戶與支付寶和微信合作,開通了百聯通積分授權。以往消費者在服飾、餐飲等商戶消費后,要攢到積分,必須憑小票到一樓服務臺人工排隊申請,現在,消費者用支付寶或微信付款就能實現百聯通會員實時積分更新,利用“無感積分”核心技術,促進百聯曲陽會員同步增長了30%;此外,與王者人生開啟王者榮耀“五五開黑節”、與高德打車合作派送高德打車補貼、推出與抖音、口碑、大眾點評合作的五五通吃券,更加貼近年輕人的消費喜好,均取得了較好的引流效果。
營造滿意消費環境 百聯服務煥新體驗
購物節期間,百聯股份進一步夯實線下實體門店七天無理由退貨保障,三十多家滬上門店本著以消費者體驗為先的初衷,執行“先行負責制”的原則,主動營造放心消費環境;持續優化離境退稅即買即退服務流程,第一八佰伴、第一百貨商業中心、青浦奧萊等14家門店,為外國游客和離境公民提供消費便利;擦亮上海紅色文化金字招牌,第一百貨商業中心在建黨100周年之際,通過影像的魅力來講述豐富的百年上海歷史,立體還原上海芳華;為消費者打造多元場景,百聯曲陽購物中心以SHOW生活為主題,開展咖啡品嘗教學沙龍、健康沙拉DIY、西班牙火腿品嘗表演、國風團扇體驗等熱門活動;為會員提供貼心、新穎的服務設施,奧特萊斯提供免提快遞、寵物推車,為高端會員提供專屬服務VIP專屬停車位、一對一專屬導購等。隨著“五五購物節”效應放大,百聯股份將進一步秉承“持續創造你身邊的美好生活”使命,聚焦文化力、產品力和平臺力的打造,做好創新轉型促消費的“大文章”,助力上海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建設。
(供稿:谷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