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上海虹口”全媒體平臺上發布了一則《外國友人加入~志愿者隊伍來了新面孔》的報道:“戴著口罩、身穿“小藍”、手里搬著物資……這幾日,外籍人士KekSeng Yem經常出現在北外灘街道海寧居民區的一個樓棟內,和其他志愿者一起維護核酸檢測隊伍、整理派發物資。今年49歲的KekSeng Yem是馬來西亞人,在上海工作。同時,他也是中國女婿,和妻子林慧結婚十年,一直在虹口生活。如今,他又多了一個身份——一名社區防疫志愿者。”他的妻子林慧,是百聯全渠道公司平臺運營部的員工,也是一名黨員。自疫情發生以來,她積極響應號召,主動到社區報到,成為了一名社區防疫志愿者。
4月1日以來,林慧已連續16天投身社區的一線防疫志愿者工作,協助小區居民做核酸檢測、發放新冠抗原檢測試劑盒,整理發放防疫物資、清運垃圾……有時一干就是十多個小時,每天的忙碌深深地感染到了KekSeng Yem,他毛遂自薦地向妻子提議自己也來做志愿者。他說:“小區微信群里經常看到一群年紀較大的志愿者在服務居民,看了很感動,雖然平時工作繁忙,但作為小區居民,我也想貢獻綿薄之力。”于是,他們夫婦二人成了同一“戰場”上的“戰友”。小區志愿服務并沒有固定時間,但每當看到居委發布召集志愿者的通知時,他總是會積極響應。幾天下來,他已經完全熟悉了志愿者的工作流程,經常受到居民肯定的他,感受到了助人為樂的快樂。
他們夫婦二人用實際行動詮釋了疫情下的“婦唱夫隨”,面對卷土重來的新冠肺炎疫情,他們表示:“封控管理后,大家都很辛苦,但對于上海這座城市,我們還是很有信心的。只要大家‘一道屏牢’,一起同心協力,疫情一定會過去的。”(供圖:百聯全渠道)
(供稿:劉淑華 編輯:何陽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