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桂君同志在三聯眼鏡光學中心從事技術管理工作二十余年,從一名普通鍍膜工到現在業內知名的技術人才,從默默無聞的群眾到同事們提及就交口稱贊的好同志,這與他自身不斷努力學習鉆研、發揮不落人后的精神是密不可分的。同時朱桂君同志在工作期間對自己有著嚴格的政治要求,以一名黨員的標準嚴格要求自己,自覺加強政治學習,堅定政治信念,認真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學習《習近平治國理政》第三卷,深入學習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履行黨員義務,切實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


精益求精鍍膜技術
上世紀九十年代,玻璃鍍膜技術在國內還不成熟,剛進公司的他面對著還未曾調試的鍍膜機并沒有退縮。在最初的那段時光里,他住在工廠的閣樓上努力鉆研,甚至連過年都沒有回家。朱桂君同志發揚共產黨員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在艱苦的環境下磨練意志,功夫不負有心人,經歷了無數次探索實踐,他最終成功解決了玻璃鍍膜這一難題。精益求精是他的優良作風,鍍膜這一項技藝遠遠不能滿足他對自己嚴苛的要求,在進入中心的一到兩年里,他作為一名鍍膜工,同時也掌握了研磨工藝和加硬工藝。朱桂君同志在工作上的認真細致得到了一致好評,他虛心聽取職工群眾的意見,不斷提高能力素質,從一位普通員工慢慢成為促進企業技術發展的骨干力量。
2000年三聯眼鏡光學中心由浦東遷址至中山公園附近,朱桂君對自身有著嚴格要求,愛鉆研的他又開始潛心鉆研裝配工藝,靠著平時在工作上的觀察積累,膽大心細的他完成了1.67折射率定加工無框架鏡片的裝配,體現真正的工匠精神。
朱桂君同志在工作中帶頭奮進,在政治上堅定理想信念,更是高標準要求自己,身先士卒帶動眼鏡加工工作業務的發展。隨著視光行業的發展,朱桂君同志不斷學習新的鏡片技術,在技術創新這條路上碩果累累。2005年,他帶領團隊研發了超硬防污樹脂鏡片及其制造方法,并獲得了國家發明專利,同時該項鏡片也獲得了實用新型專利證書。2007年,他參與了國家職業資格培訓教程《眼鏡定配工》的編審,他為了編審的準確性與科學性,夜以繼日地讀遍了當時市面上所有的定配工教程相關教材。
2000年三聯眼鏡光學中心由浦東遷址至中山公園附近,朱桂君對自身有著嚴格要求,愛鉆研的他又開始潛心鉆研裝配工藝,靠著平時在工作上的觀察積累,膽大心細的他完成了1.67折射率定加工無框架鏡片的裝配,體現真正的工匠精神。
朱桂君同志在工作中帶頭奮進,在政治上堅定理想信念,更是高標準要求自己,身先士卒帶動眼鏡加工工作業務的發展。隨著視光行業的發展,朱桂君同志不斷學習新的鏡片技術,在技術創新這條路上碩果累累。2005年,他帶領團隊研發了超硬防污樹脂鏡片及其制造方法,并獲得了國家發明專利,同時該項鏡片也獲得了實用新型專利證書。2007年,他參與了國家職業資格培訓教程《眼鏡定配工》的編審,他為了編審的準確性與科學性,夜以繼日地讀遍了當時市面上所有的定配工教程相關教材。
模范帶頭創新研發
2012年,朱桂君同志靠著職業敏感度及專業精神,研發了藍光膜鏡片,在整個眼鏡行業內領先了整整一年時間。“1000度的近視,300度的效果”,這是他最近常掛在嘴邊的話,新減薄鏡片運用全新研發技術從而使高度近視鏡片獲得減薄效果,把一千度近視做到兩三百度的佩戴效果,高度近視告別酒瓶底不再是夢想。2019年由他參與研發的減薄鏡片技術,開始全面推廣,門店咨詢電話火爆。朱桂君同志用自身優異的崗位技能帶動團隊提高工作業績,不斷發揮自身主觀能動性,用辛勤勞動和汗水,不斷推動技術發展,在重大技術創新過程中充分發揮了黨員先鋒模范作用,創造良好的業績。
用心聽取客戶需求
朱桂君同志始終如一,面對工作充滿激情、富于創造、勇于擔當,憑著勤思善鉆的探索精神、吃苦耐勞的實干作風,刻苦鉆研業務,不斷提高能力素質,充分發揮黨員先鋒模范作用。在面對各種疑難售后時,憑借著自己在眼鏡加工一線對各類工藝流程的經驗累積,他能夠迅速找到鏡片的癥結,通過裝配、校配工藝使每一位來配鏡的顧客都能夠滿意而歸。朱桂君同志牢記黨的宗旨,密切聯系群眾,用心聽取客戶的需求,用自己的技術能力幫助顧客群眾解決困難,在客戶群體中有著良好的口碑。
作為一名共產黨員,朱桂君同志時刻銘記共產黨員的光榮使命,作為一名眼鏡工匠人他始終堅持吃苦耐勞,專注創新的精神,用一點一滴、身體力行的工作表現,書寫著對眼鏡加工事業的無限忠誠!
作為一名共產黨員,朱桂君同志時刻銘記共產黨員的光榮使命,作為一名眼鏡工匠人他始終堅持吃苦耐勞,專注創新的精神,用一點一滴、身體力行的工作表現,書寫著對眼鏡加工事業的無限忠誠!
(供稿:三聯公司 編輯:費凡)